高期待=高失望?成長股 vs 價值股

要追逐成長率驚人的"成長股"還是乖乖買進穩健的"價值股"相信是許多投資人的困擾,特別是這幾年才開始滿手成長股,經歷了過去這段時間上沖下洗的投資人心中更是百感交集,接下來該怎麼調整投資決策呢?以下的研究可以幫助你思考一下什麼樣類型的股票的勝率更高,更適合你長期持有。


在長期數據上,價值型投資人會勝過成長股投資人的主要原因在於『成長股常無法達成獲利預期,而導致過度樂觀的股價被大幅修正,而不被投資人青睞的穩健型價值股卻常因為長期穩定的表現,加上容易達成優於預期的業績,最後回報反而優於成長股。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拉菲爾 ‧ 拉波塔(Rafeael Laporta)在1996年根據機構經理人評估系統(Institutional Brokers Estimate System, IBES)的十年數據(從1982-1991)對美國大量股票做了報酬率的回溯研究後發現:那些擁有最高成長預期的股票實際上給投資人的回報,比那些擁有最低成長預期的股票還要差。在此研究中Laporta教授挑選了IBES經理人共識中預期報酬最高的前10%股票和預期報酬最差的後10%股票來比較他們在1年後的表現,結果發現兩者報酬上的差距可以超過20%,高成長股票反而成了高失望股票。這個結果非常符合我們在2020與2021年的狀況。而你可能會質疑這個研究的數據太老了,去年可能是個特例,我們這個年代的成長股在經歷估值調整後一定還能再度恢復雄風,我們不正處於木頭姐所說的破壞式創新企業如雨後春筍冒出頭的年代嗎?


其實Laporta教授和跟他一起合作的學者(Pedro Bordalo, Nicola Gennaioli, Andrei Shleifer)後來又做了一個跨越更長時空,數據更完整的研究。他們彙集了從1981-2015年長達35年的資料來做回溯;在這35年的期間我們的世界不斷地出現各種創新科技,涵蓋了越來越多號稱將改變世界的創新和高成長的中小企業。Laporta教授跟之前的研究一樣,將IBES經理人預期回報最高的前10%股票跟預期回報最低的後10%股票做比較,發現低預期回報股票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達15%,而那些有最高回報期待的高增長股票的年化報酬率卻只有3%。而另一份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三位經濟學教授(Louis K.C., Jason Karceski, Josef Lakoishok)在2000年所做的研究中發現,只有很少的企業能維持持續高增長態勢,能維持連續三年成長數字超過中位數企業的比率為10-13%,能連續維持五年成長超越中位數企業的有2.5-4.1%,10年後只剩下0.1-0.4%。

Laporta教授與Pedro Bordalo, Nicola Gennaioli, Andrei Shleifer等學者針對1981-2014年共35年的回測統計,分析師所共識未來收益最悲觀的10%股票的報酬率遠勝過所共識收益最樂觀的前10%股票


以上這些研究數據說明了什麼?


高成長股的股價其實反應的是投資人對未來股價發展的情緒,但這個價格不是它未來真正的價值。縱使,真的有幾家成長股在未來能成為10倍甚至百倍股,但就算由眾多專業分析師們的共同智慧所挑選出最有前景的高成長股票組合,最後的成功率依然很低,這也是為什麼統計出來最有希望的前10%股票的平均年化報酬率只有3%的原因。


那如果你還是想試試充滿吸引力的成長股怎麼辦?也許你可以跟我一樣試著調整投資策略,不要滿手成長股。讓你的核心持股是那些長期穩定性和確定性更高的價值股上(或乾脆選擇被動指數基金當作核心持股);投資看重的是"勝率",而不是"漲幅",沒有"勝率"就沒有後面的"漲幅"。當你有了不容易失敗的核心持股後,再以30%以下的資金押注在你已經研究透徹、對它們的長期增長有極大信心的股票上;而你知道你的能力圈有限,挑選成長股更需要有寧缺勿濫的態度。雖然這些成長股未來的潛力驚人,但永遠不要忘記你只是個普通人,這30%的投資有更大的賭博成分,你要比研究價值股付出更多心力做功課,不然這30%的股票將反過來拖累你的整體績效;或者,最後你根本抱不住這些暴起暴落的猛獸而白忙一場….

資料來源:

  1. Pedro Bordalo, Nicola Gennaioli, Rafael La Porta, and Andrei Shleifer(2019),DIAGNOSTIC EXPECTATIONS AND STOCK RETURNS
    ,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VOL. LXXIV, NO. 6.
  2. Rafael La Porta(1996), Expectations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1, No. 5 (Dec., 1996), pp. 1715-1742
  3. Louis K.C. Chan, Jason Karceski & Josef Lakonishok (2000) New Paradigm or Same Old Hype in Equity Investing?,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56:4, 23-36

發表者:切老

大學設計系老師,專注於透過設計思考協助朋友們以更寬廣、更多元的角度來探索生命、職涯與投資理財。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