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的目標價準確嗎?

你是否會參考股票分析師給出的未來目標價?常常這些看似只供參考的目標價,很容易在你心中產生『框架效應』,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認為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值這個價值,不小心就用太高的價格買進,或因為眾分析師極度不看好,讓你覺得股價太高一不小心就賣出好公司,進而錯過一大段漲幅。事實上,股票分析師的預測能力非常不理想,每個人最好還是要有自己的估值方法,對一家公司研究夠透測、觀察時間夠長再做出投資決策。分析師也跟我們常人一樣,常在公司現狀好時過度樂觀,公司狀況不好時,又過度悲觀。去年第一季,蘋果公司準備1股分四股的分割,眾分析師根據去年疫情的影響而做出悲觀的預測,認為蘋果股價在分割後會往下修正;各大機構的分析師對蘋果一年後的目標價普遍設定在100至67元之間(第一張圖)。

2020第一季各機構分析師給出的蘋果一年目標價

而結果呢?一年後也就是今年的第一季,蘋果的股價最高竟然來到143元的價位,也就是說眾分析師的預測值幾乎沒人命中,最接近的價格還比最終蘋果股價低了43%,高盛的分析師還給出了75元的離譜價位,最糟糕的機構給出了67.5元目標價(低估了112%),眾機構的目標價平均落差為糟糕的73%;最後,分析師們只好"被迫"修正了未來一年的股價預測(第二張圖表),這次會不會比較準確?或者反而過度樂觀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蘋果股價遠遠優於預測後,分析師紛紛被迫更改蘋果目標價

要提醒自己,分析師給出的一年財測與一年目標價通常都是根據現在的樂觀或悲觀情緒所做出的"線性預測",但很少企業的成長曲線是呈現線性的。未來一年、甚至幾個月有太多的未知變數,例如今年年初時你能預測到疫苗會短缺?或Delta病毒這麼難纏?景氣復甦比預計得還慢,全球貨運塞車、油價天然氣飆漲、中國最後還限電?在分析師樂觀的預測中保持點謹慎,在悲觀的預測中保持點信心,多點中庸之道,也多點自己的獨立思考,就不容易被分析師錯誤百出的目標價給綁架了。

發表者:切老

大學設計系老師,專注於透過設計思考協助朋友們以更寬廣、更多元的角度來探索生命、職涯與投資理財。

發表留言